教養資訊分享

回列表

用手機餵飯真的會影響大腦發展?研究這樣說

開課日期 課程名稱 附件
即日起 用手機餵飯真的會影響大腦發展?研究這樣說

用手機餵飯真的會影響大腦發展?研究這樣說  |  吉瑞福幼兒園

現代育兒環境中,家長忙碌的日常讓「用手機餵飯」成了常見情景。孩子吃飯不專心、挑食、不肯張口……當手機平板成了救命稻草,我們該擔心的,是這樣的習慣,會不會悄悄影響孩子的大腦發展?

📌 專家怎麼說?研究揭示螢幕使用與大腦變化的關聯

根據《JAMA Pediatrics》在 2019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,2~5 歲兒童若每天使用螢幕超過 1 小時,可能會影響其大腦白質的完整性——這部分正是與語言能力、識字能力、執行功能密切相關的區域。(註一)

這項研究使用 MRI 掃描技術觀察了 47 名學齡前兒童的大腦,發現螢幕時間過長的孩子,其大腦語言與讀寫相關區域的發展表現顯著落後。

📊 手機餵飯的短期效果 VS 長期風險

不少家長反映,給孩子看卡通、影片餵飯,確實「方便、快速、不吵鬧」,但代價是什麼?

短期效果

長期風險

孩子乖乖吃完飯

餐桌互動減少,語言輸入減少

家長輕鬆不疲累

注意力、自我控制力發展受阻

減少哭鬧與衝突

飲食依賴螢幕,失去自我覺察

兒童心理學家指出,用螢幕轉移注意力雖然有效,但會取代孩子與人之間的「互動學習」與「情緒調節」能力發展。

🧠 為什麼進食時的「互動」這麼關鍵?

餐桌是孩子語言學習與情緒表達的重要場域。在家長與孩子互動過程中,語言輸入、非語言表情、社會規範認知都在默默建立。

根據《Pediatrics》期刊 2017 年的研究指出:用螢幕取代親子對話,會減少孩子平均每日 1,000 個以上的語言輸入單位,這對語言發展期的兒童來說,是極大損失。(註二)

🚫 手機餵飯的潛在影響行為:

  • 餐桌注意力降低,無法專注於吃飯本身
  • 飲食行為變得依賴外部刺激,缺乏內在動機
  • 離開螢幕時容易產生焦躁或哭鬧
  • 無法練習等待、轉移注意力、控制情緒

✅ 家長可以怎麼做?建立「無螢幕餐桌」的3個關鍵做法

1️⃣ 創造儀式感:用固定時間、固定地點讓孩子知道「吃飯是重要的事」。

2️⃣ 用語言取代影片:與孩子聊天、描述食物、鼓勵他們說出味道、形狀、顏色。

3️⃣ 讓孩子參與準備過程:一起選菜、洗菜、擺盤,增加孩子對餐點的參與感與期待。


🎯 結語:吃飯不是只為了飽足,而是孩子大腦學習的大好時機

手機不是不能使用,但若讓它佔據了親子互動的黃金時段,長期下來,可能會悄悄影響孩子的注意力、語言能力與情緒發展。

吃飯,是生活教育的起點,也是孩子情緒與語言學習的重要時刻。

(註一)文獻出處: Hutton, J. S. et al. (2019). Associations Between Screen-Based Media Use and Brain White Matter Integrity in Preschool-Aged Children. JAMA Pediatrics. https://jamanetwork.com/journals/jamapediatrics/fullarticle/2754101

(註二) 文獻出處:Christakis, D. A. (2017). Interactive Media Use at Younger Than the Age of 2 Years: Time to Rethink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Guideline? Pediatrics, 138(5). https://pediatrics.aappublications.org/content/138/5/e20162591